歷史
灰塑工藝在唐僖宗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就已經存在。此后,明清兩代的灰塑較為盛行,尤以祠堂、廟宇、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較多,因此,逐漸形成了這門特別的民間手工行業(yè)。
民國至新中國成立,灰塑得到了嶺南繪畫和雕塑藝術的熏陶,經過不斷探索和積累,技藝水平得到了傳承和提高。在廣州地區(qū)出現(xiàn)了一批灰塑藝人,如布輝、邵耀波、潘達生、潘悅生、梁棉等,
他們分別在廣州的陳家祠,番禺的余蔭山房、三善古廟,以及各地的祠堂、廟宇等古建筑進行制作和修補灰塑雕塑,創(chuàng)造了不少杰出的藝術精品,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聲譽。
灰塑傳承
工藝從清末民初傳入花縣(今花都),民軒初期花山鎮(zhèn)鐵山村就有人從事灰塑工藝工作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,廣州灰塑行業(yè)中花縣籍(今花都區(qū))者不少。
灰塑是廣東傳統(tǒng)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。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,拌上稻草或草紙,經反復錘煉,制成草根灰、紙根灰,并以瓦筒、銅線為支撐物,在施工現(xiàn)場塑造,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。
西山廟
西山廟在佛山市順德區(qū)大良鎮(zhèn)縣西路,原名關帝廟,因建在順德縣城西山(鳳山)麓上,群眾習呼為“西山廟”。西山廟依山而建,歷經重修擴建,現(xiàn)為清光緒年間重修格局,占地4800平方米,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。
西山廟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(1541年),歷代均有修葺拓建而成今貌。整個建筑順德西山廟介紹_順德西山廟群生向東北,依山構筑。面積約6000平方米。依次為山門、石階、前殿、正殿、偏殿、香亭、廊廡等。
您好,歡迎蒞臨恒發(fā)古建筑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